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fā)布時間:2019-11-11 21:18
五臺山普壽寺簡介
普壽寺坐落在山西省五臺山市臺懷鎮(zhèn)東莊村南端,是臺懷鎮(zhèn)東北地區(qū)的中心地帶。它北倚北臺頂,南近大白塔,位于五峰懷抱之中。從菩薩頂俯瞰其形,狀如蓮花,頗具佛法道場的神韻。天氣晴好時,登鐘鼓二樓,憑欄遠眺,山川景物,盡收眼底,場面蔚為壯觀。
在五臺山道場最鼎盛時期,這里曾是大華嚴寺的組成部分。后來,大華嚴寺更名為大顯通寺,加之道場逐漸式微,大顯通寺又分離出若干個小寺廟,普壽寺即為其中之一?!拔母铩敝校聫R被公社衛(wèi)生院取用,殿宇佛像毀壞殆盡。五臺山當代名尼通愿老法師,生前曾一再申請恢復重建普壽寺,興辦五臺山尼眾佛學院,但未能如愿。1991年通愿老法師圓寂后,其衣缽弟子如瑞法師、妙音法師秉承先師的遺愿,在原寺廟的廢墟上,白手起家,本著建寺與辦學并重的方針,臥薪藏膽,勵精圖治,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與建設,使普壽寺成為一個集修行道場與佛學教育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尼眾佛學院。
alt
五臺山普壽寺建筑規(guī)劃
五臺山普壽寺佛學院
普壽寺整體建筑格局分為東西兩院,占地總面積48畝,約3萬2千平方米。西院又稱內(nèi)院,是普壽寺擴建前的舊址,殿堂體系自成一格,本身就是一個小寺院。東院是普壽寺的主體建筑,經(jīng)多年建設,目前已經(jīng)規(guī)模初具。
五臺山普壽寺尼眾佛學院成立于1992年。1998年,經(jīng)中國佛教協(xié)會批準,本學院隸屬于中國佛學院,更名為“中國佛學院五臺山尼眾佛學院”。學院占地面積為7600平方米,教研及生活設施的建筑面積萬余平方米。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藏經(jīng)樓、如意寮(可提供中西等醫(yī)療服務)、縫紉室、供應室、錄音室、計算機室、觀堂、以及僧寮(即學僧宿舍)一應俱全,可供幾百名僧尼修學與居住。
繁體版:
普壽寺坐落在山西省五臺山市臺懷鎮(zhèn)東莊村南端,是臺懷鎮(zhèn)東北地區(qū)的中心地帶。它北倚北臺頂,南近大白塔,位於五峰懷抱之中。從菩薩頂俯瞰其形,狀如蓮花,頗具佛法道場的神韻。天氣晴好時,登鐘鼓二樓,憑欄遠眺,山川景物,盡收眼底,場面蔚為壯觀。
在五臺山道場最鼎盛時期,這裏曾是大華嚴寺的組成部分。后來,大華嚴寺更名為大顯通寺,加之道場逐漸式微,大顯通寺又分離出若干個小寺廟,普壽寺即為其中之一?!拔母铩敝?,寺廟被公社衛(wèi)生院取用,殿宇佛像毀壞殆盡。五臺山當代名尼通愿老法師,生前曾一再申請恢復重建普壽寺,興辦五臺山尼眾佛學院,但未能如愿。1991年通愿老法師圓寂后,其衣缽弟子如瑞法師、妙音法師秉承先師的遺愿,在原寺廟的廢墟上,白手起家,本著建寺與辦學并重的方針,臥薪藏膽,勵精圖治,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與建設,使普壽寺成為一個集修行道場與佛學教育於一體的全國最大的尼眾佛學院。
普壽寺整體建筑格局分為東西兩院,占地總面積48畝,約3萬2千平方米。西院又稱內(nèi)院,是普壽寺擴建前的舊址,殿堂體系自成一格,本身就是一個小寺院。東院是普壽寺的主體建筑,經(jīng)多年建設,目前已經(jīng)規(guī)模初具。
五臺山普壽寺尼眾佛學院成立於1992年。1998年,經(jīng)中國佛教協(xié)會批準,本學院隸屬於中國佛學院,更名為“中國佛學院五臺山尼眾佛學院”。學院占地面積為7600平方米,教研及生活設施的建筑面積萬余平方米。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藏經(jīng)樓、如意寮(可提供中西等醫(yī)療服務)、縫紉室、供應室、錄音室、電腦室、觀堂、以及僧寮(即學僧宿舍)一應俱全,可供幾百名僧尼修學與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