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fēng)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佛教文化
發(fā)布時間:2019-08-25 15:01
二十四諸天之菩提樹神
菩提樹神是二十四諸天這一,即守護菩提樹之天女。菩提樹完全是由于釋迦牟尼的功德而得名。菩提樹神在佛寺里的形象特征是雙手拿一樹枝,打扮成年輕婦女的樣子。
“菩提”,是佛教名詞,為梵文Bodhi的音譯,意為“覺”、“智”。指對佛教“真理”的覺和悟,舊譯為“道”,指通向佛涅盤之路。凡是斷絕世間煩惱、大徹大悟而成就“涅盤”之智慧,即“無上智慧”,就稱“菩提”。所以菩提樹也可以叫作“覺悟樹”、“成道樹”。
菩提樹神的傳說
傳說悉達(dá)多太子在此樹下不吃不喝,敷上刈草人送給他的吉祥草,開始打坐。他曾發(fā)誓言:如不成佛(即獲得最高智慧),絕不起來。于是在樹下坐了整整七天七夜,其間有風(fēng)雨之時,樹神——一位天女即用枝葉為其擋風(fēng)遮雨。悉達(dá)多終于戰(zhàn)勝了魔王及其部眾的挑戰(zhàn),當(dāng)最后一個黑夜迎著晨曦消失之后,他豁然開朗,看到了生死輪回的永無窮盡和苦惱,逆觀了十二因緣,終于明心見性,大智徹悟——立地成佛了。
釋迦牟尼在些樹下得道成佛,此樹理所當(dāng)然地成了“神樹”、“圣樹”,那位護樹的天女自然也就成了“樹神”,此樹也就被說成為“覺悟樹”、“成道樹”,梵文則叫“菩提樹”。那位天女則被稱為“菩提樹神”。菩提樹神在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即守護在他身旁,應(yīng)該算是佛教的最早護法神。
植物—菩提樹
菩提樹本名蓽缽羅樹,為常綠喬木,葉子卵形,莖干黃白色,樹籽兒可作念珠。原產(chǎn)印度,據(jù)說南朝染時和尚智藥從天竺(印度)移植中國,在我國云南和廣東有種植。釋迦成道處叫“菩提伽耶”,意思是“證成正覺處”,在今天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加雅城南十一公里處。此處現(xiàn)存的菩提樹傳說是原樹的曾孫,枝繁葉茂,濃蔭蔽日。樹下還有象征草座的石刻金剛座。傳說佛成道離開草座,向北,東西行繞樹,一步一蓮花,計十八蓮花。南傳佛教國家的的尚常焚香散花,線樹作禮,蓋源于此。
泥塑二十諸天之菩提樹神